新聞動態
聞知壬寅歲將至 遙寄丹青與札記
發布日期:2021-12-21 瀏覽次數:184
創作背景
隨著《李謩傳》中的獨孤老丈笛聲入破,經變畫中的菩薩翩躚而至,這飽含文脈傳承的統力2022壬寅年臺歷在經歷近百天的持續創作后終將面世。
何其有幸
可以憑山水為幕邀請唐傳奇中的風塵三俠、南柯太守、聶隱娘、昆侖奴、謝小娥、崔鶯鶯、柳毅、倩娘、裴航、獨孤老丈等一十二人以元雜劇中藝術形象同臺亮相、一一登場。有悲歡,有離合,將喜怒哀樂都融入粉墨并再次演繹。
何其有幸
可以在不斷撫摸著悠長的脈絡中,從唐代傳奇開始,一路經元雜劇,直到明清及近、當代的戲曲不斷探索那些先賢往圣留下的璀璨。無論是唐傳奇給人物與故事賦予最初的生命,還是在元雜劇中不斷演繹的形象,亦或是在后來的戲曲中那一句句念白、一個個身段,還有在以《昆曲六百年》為代表的優秀戲曲紀錄片中汲取營養,都指導著創作團隊在不斷前進。
何其有幸
可以借用國畫中的青藍法作山水寫實,在遵循審美和諧的前提下讓傳奇依序登場并努力做到情景交融好將12個月的畫面拼成一幅完整畫面。那些傳說故事中的鮮明個性,在拆開進行描繪的同時,色彩搭配與形意表現并重,創作的過程中讓作品盡可能的充滿了衍生、代替、破碎與變形而達到美學中意境與意趣的高度統一,這更是一份致敬。
何其有幸
前歲敘“空蟬傳語”
今朝述“丹青傳鑒”
技藝與文化在時空中交錯
歷史與人文在臺歷上輝映
謹以一份匠心致敬這股生命潛流
歷久彌新
附錄
《唐傳奇》,唐代文言短篇小說,大多以記、傳為名,以史家筆法,記奇聞異事,按題材來分,有愛情婚姻、文人仕途、豪俠行義、神仙志怪等,代表作包括《虬髯客傳》《南柯太守傳》《柳毅傳》《聶隱娘》《昆侖奴》等,多收錄在宋初李昉編著的《太平廣記》中。魯迅在《中國小說史略》中說唐代“始有意為小說”,標志著中國文言短篇小說趨于成熟。
元雜劇是融合各種表演藝術形式而成的一種完整的戲劇形式,與唐詩、宋詞齊名,題材往往以唐傳奇為藍本,而再做加工,將耳熟能詳的故事和人物展現出新的美學形態,如元代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的故事原型為唐傳奇《鶯鶯傳》,元代鄭光祖《迷青瑣倩女離魂》故事原型為唐傳奇《離魂記》等,均是對唐傳奇故事的傳承與襲用。
從唐傳奇到元雜劇再到明清戲曲小說,可以窺視出中華悠久文化的根基和深刻內涵,這是“一脈相承”的延續,是“源遠流長”的見證。